以經濟角度,解析博愛座文化的瑕疵

2019-10-02

  在臺灣,有些議題始終被當成禁忌的存在。每當提起,總會造成社會上正反兩方的激戰。其中又以死刑/廢死、主權、以及博愛座的議題熱度最高。而今天所要講述的,便是博愛座的議題。目前社會上主流對於博愛座的評論,常以倫理學的角度切入,但這常常會導致一個問題:各家對於倫理的定義都不一樣,最後有人義務論,有人主張效益論,吵來吵去也吵不出個所以來,結果到最後,什麼倫理學都變得相對主義-你說的有道理,我說的也有道理。反正大家都有自己的出發點,不然就這樣吧。

  不過,每當博愛座的議題稍稍止歇,爆料公社裡又再次上傳讓座糾紛的相關影片時,這個話題又會再度被掀起。令人不免疑問:自己看到影片後,明明對這件事情也有很多的感受,難道這個事情真的沒得討論嗎?喔氣氣氣氣氣。

  當然有。除卻以倫理學對道德的論證。博愛座的亦題還是有其他的討論方式的!今天筆者就要以不一樣的出發點-以經濟面的方式對博愛座的亦題加以解析。

  首先,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例子:

A
時常搭乘交通工具的你,可能老早就注意到了,如果今天我們所乘的交通工具是沒有對號機制的,例如:
區間火車,或是公車,都非常盛行讓座文化,在車廂內會設有博愛座。

B
如果今天交通工具是有對號機制的呢?例如自強號、巴士或是高鐵。這些花費相對高昂的工具上頭,卻沒有所謂的博愛座。

  問題來了。只要具有搭乘A與B兩項交通工具,或是只要自己設身處地思考後就會得到一個結論-乘坐B交通工具的人們,若在車內見到不便者沒有座位時,讓座意願也會比起乘坐A交通工具的乘客降低許多。若你對這個結論感到疑問,那麼讓我們來思考以下情境:

當你買了一張價值上千的高鐵對號票,想要舒舒服服地抵達目的地時,如果一個行動不便的老人要求你讓位給他,你會遵守嗎?

  設想過上述情境後,你便會發現,比起搭上一班沒有對號機制的公車,若你花費了一筆金額,在高鐵上實際買到了一個對號坐位後,讓座的意願就會降低許多了。為什麼呢?當人們一旦搭上了有對號機制的交通工具後,讓座的意願竟然就大幅下降了。這就表示當你的交通工具從無對號機制到花費了更多的金額後,變成了有對號機制這個過程之間,隨著花費金額的提升,擁有所有權與否的兩者間肯定有些什麼跟著發生了質變。那麼,這麼變化會是什麼呢?

  雖然不能說這個質變全然都是道德責任的免去,不過我們依然可以發現,今天若一個人花更多金額買到了坐位的所有權,讓座便不再是義務了。所以讓座的責任肯定也是上述質變的其中一環。這不禁令人反問:「難道『愛心』與『道德』,是能夠以花費的金錢多寡去衡量,甚至免去的嗎?」

  根據上述的疑問,我們來實際算算看以下數學題。

假設今天坐區間火車從台南到屏東要98元,如果今天同樣的路程,我們改搭自強要150元。

  150-98=52。兩者之間落差的52元,這就是兩者間的落差,其中不僅包括了座位的所有權,也包含了讓座道德責任的免去。  所以在這樣的機制之下,多花了這52元,我們就能拋下了讓座的義務 ,進而買到了一個擁有各自專屬座位了。這麼說來,所謂的道德,就是個不足52元的廉價產物罷了(52不僅包含了道德責任得免去,還有位置的所有權,所以道德責任本身是不足52元的)。

  這就表示,在目前臺灣體制之下所衍生而出的讓座文化,其中所擁抱的道德價值,其實是個功利主義的產物,它是可以用金錢去免去的,根本不是至高無上的自我約束準則。而這也衍伸出了另一個問題:選擇坐自強號、高鐵的人,這些人肯定也做得起台鐵、公車,只是他們不想而已。可是選擇坐台鐵、公車的人,全然都是可以坐自強號、高鐵的人,他們也只是不想坐那些交通工具嗎?還是因為經濟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量,某些人根本無法負擔選擇坐自強號、高鐵所必須承擔的成本呢?

  如果上述的敘述沒有爭議,那麼究竟為什麼坐在公車上的人有讓座義務,但是只要多花了一些錢,去搭程更為舒適的交通工具之後,某些人就能夠合理的規避這樣的責任,甚至還能夠對著那些無力花費這麼多金額的人侃侃而談「你們應該讓座」之說。

  這也是為什麼,我認為與其以倫理學去探討這樣的現象,不如以社會學的角度去剖析更為適合。而我們也能從中得到較為明確的結論:這樣的現象,其實是一次的社會上掌握較多資源的優勢者,對於資源匱乏者壓迫的實際案例。

  於是乎,以這樣的體制所衍生而出的讓座文化,其實是非常畸形的。它的存在,一方面也象徵著在這個社會社掌握較多資源的優勢者,他們甚至能夠主導社會輿論與規則的制定,創造出了在平價交通工具上,博愛座必須讓座,但搭乘有對號機制的高級交通工具後,則沒有讓座責任這樣的遊戲規則,更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優勢地位。而這樣的思維下,明明在平價交通工具上若要獲得座位,一樣要付出代價的。例如:時間成本、情緒成本,但他們卻刻意忽視,或是置之不理。

  博愛座的設置有沒有其必要呢?這個問題牽涉到非常複雜的脈絡,並不是單以本文這樣的篇幅便能釐清。但因為博愛座文化而衍生出來的畸形社會型態,卻是可以從本文窺探出一二。於是乎,筆者認為,在每個人都能合理站在相同出發點之前,博愛座文化其實個值得商議的措施。或許它保障了少數行動不便者的權益,更卻埋藏了教導了人們花費更多金錢去規避責任,於是讓座不再是必須由審視自身後自動自發的美德。

  而這樣的現象,亦進一步地壓迫了母群數更為廣大的社會處境不利族群,甚至引起了眾人對於博愛座的恐懼,連帶使隱性不便者不敢去使用,博愛座也時常無人使用,如此公共資源浪費的現象。這些結果都顯示了,從效益論來看, 博愛座文化難保其有利大於弊之效。

  我想,對於博愛座的議題,比起社會主流卻畸形的思維,更為健康的理解方式應該是:今天你願意站起來,將你的座位讓給你覺得有需要的人乘坐,這是你所認同的生命價值,當然值得鼓勵。但不代表你有這個權利,去指使他人按照你的生命價值活著,並要求他們讓坐。



更多文章

聽到政府又要發5000元消費券,消息傳出,債留子孫的聲音也再次出現。
不過從以前到現在一直聽到債留子孫,但你真的看過債主是誰嗎?或是有還過債的感覺嗎?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沒有吧?

在這裡,你會不會忽然有一個大膽的想法:政府是不是不需要擔心沒錢,因為它們可以一直印鈔票的!?yes, you are right!

美國民主黨首席經濟學家Stephanie Kelton在其著作《赤字迷思》(The Deficit Myth: Modern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Birth of the People's Economy)中介紹了現代貨幣理論(Modern Monetary Theory)的基礎:

上篇所述,筆者認為平臺與外送員之間,必須是雇傭關係,且具有急迫性,但這便意味著僅需將兩者定義為雇傭關係,「外送平台之亂」此一問題便能得到解決了嗎?其實不然。這僅只是將外送平台這項新興產業,納入管制的第一步而已。接下來,我們必須有所認知,對於雇傭關係的認知不過是一個開頭,在這之後,還有許多問題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。那麼,在認定雇傭關係之後,還有什麼問題,或可能衍生出什麼樣的情況呢?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